首页
新闻
生活
人物
基层
商讯
企业
农业
教育
财经
文体
房产
美食
美景
风情
论坛
电白区地势背山面海,南部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漫长..
信宜市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也是粤西唯一的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市森..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的发展也反映了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岭南地区..
茂名
单人木偶戏 美名扬海外(图)
2008-06-13 10:17:55  来源:名升网 【 繁体】 评论:0
编者按

  今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是: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到文学、音舞、戏剧、绘画、雕刻、陶瓷、医药、体育、建筑等领域共计几十种,目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高州木偶戏,被列入省级名录的有化州跳花棚与跳禾楼、电白高脚狮、茂港单人木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生态保护”的需要,进一步加大我市非遗的保护和弘扬力度,“文化遗产日”前,本报记者与市文广新局有关领导一起,深入基层,采写了非遗现状、保护及传承的系列报道“共享文化遗产成果”,以期引起关注,形成传承共识。

资料照片 孙立凯 摄

  单人木偶戏,又称杖头木偶戏,相传由明代万历年间从福建传入的布袋戏演变而来,在我市已流传了400多年,因其独特的木偶唱腔和“一人多角”的表演形式,在民间曾广受欢迎。日前,记者采访了艺人梁东兴和朱国新,从一代老艺人的从艺经历,感受到单人木偶悲喜交替的传承历程。

梁东兴:超越祖父辈,唱到了国外

  记者随市文广新局有关领导辗转来到高州市金山开发区米塘村委米塘村,并由热心村民引路找到了梁东兴的家。花甲之年的梁东兴向记者介绍,自己出身于一个木偶表演艺术世家,是高州梁氏木偶第四代传承人,从艺近40载。继而他讲述了单人木偶在其家族的传承史:清代末年,曾祖父梁达和在高州圩镇一个小集市里看到了布袋木偶戏三人表演,觉得布袋木偶戏非常生动有趣,比自己的杂耍营生技艺含量高,而且收入也强得多,于是找到戏班班主执意要拜师。半年以后,曾祖父已能掌握布袋木偶表演的基本要领,便向师父辞行,并用师父赏给他的路费两贯钱换来一个布袋木偶。曾祖父带着木偶回家,照样本仿制了十几个木偶,并到高州城乡各地表演,收入渐丰,声誉日隆。梁东兴说,后来曾祖父将这一绝活传给了祖父梁儒佳,祖父又传给了父亲梁万年。解放初期,正值中国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时代,高州的民间艺术、民间工艺也涌现一大批能工巧匠和地方品牌,布袋木偶戏也被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所取代,父亲梁万年也是杖头木偶的改革和雕刻者之一。1962年,父亲因身体有病,把技艺传给了他。那一年,年仅17岁的梁东兴就此成为梁氏木偶表演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

  由于幼年时代便对单人木偶戏的表演颇具天赋,加之常跟随父亲演出耳濡目染,不出几年工夫,梁东兴就将这“传家宝”演绎得惟妙惟肖,得心应手。他告诉记者,他演出的内容从历史小说、神话和传说中脱形而来,平时不演出的时候,他要将晦涩难懂的古典书籍看明白,再用自己的语言将其中内容归纳编排成木偶戏的剧情,表演时敲锣打鼓、吹拉弹唱全靠自己独自完成,手口足并用。最精彩也让观众看得最过瘾的演出是古代武打场面,锄头对条凳、藤牌对三叉、棍对棍,就这样一声断喝,一番打斗,台下明明是孤军奋战于逼仄的空间,台上却似有刀光剑影,金戈铁马,冲锋陷阵。“金寇嚣横妄图把我中原侵犯,我奉王圣旨带兵前行,众三军军营之上,本帅岳飞坐在营前心带忧,回忆当年一家愁……”梁东兴一边说一边情不自禁地唱起来,眉飞色舞,热情澎湃,如顺水行舟,熟络而舒畅。

  梁东兴的表演超越了他的祖父辈。1997年至今,他一直担任高州木偶戏艺术协会副会长,经常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他的演出不再囿于本土,还走到了省外,甚至走出国门,曾应邀到德国进行友好演出。采访中记者获悉,最近西班牙有关学者来考察高州木偶戏艺术情况,有意邀请前往该国表演。2006年,被誉为“百年古傀儡,时代新经典”的具有400多年历史的高州木偶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单人木偶作为其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梁氏家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功不可没。

  单人木偶的后继乏人,很让梁东兴扼腕。梁东兴一声轻叹,告诉记者,几十年下来,他可以演出不同的木偶戏400多场,其中传戏300多场、散本戏100多场,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他的儿子态度很明确,不愿意继承这门祖父辈传下来的技艺了,他也曾多次授徒,但徒弟们大多缺乏耐心半途而废。究其原因,一是演出少了,就他本人来说,过去每年可以演出四百多场,现在只剩三分之一,同时观众越来越少了,以前演一场观众多达三千人,最少也有几百上千人,现在多则百多人,少则四五十人;二是单人木偶表演难度大,不好掌握;三是“搵食艰难”,虽然他愿意免费授徒,但徒弟难以自养,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只好“另辟蹊径”。

朱国新:要想吸引人,关键是创新

  在木偶艺人看来,过去只要有一技在手,就可以一生无忧,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娱乐空间越来越宽广,木偶戏这一看似古旧落后的艺种,前景越来越不容乐观。然而,艺人朱国新却认为,这些都是事实,但也并非呈直线滑落的颓势,趋好发展的希望还是有的,就看你的戏怎么吸引人了,其中的关键是两个字:创新。

  就着既定的戏路唱戏,是大部分木偶艺人一成不变的做法,但朱国新戏路宽广,思维活跃,总能唱出新意,给观众带来兴奋欢欣的感受。不少看过朱国新演出的观众都说,朱国新唱戏的声线好,戏艺佳,不仅有着熟练的表演技巧,还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创新,他的戏很有新鲜感,真是常看常新。

  朱国新的创新是形式与内容并举的。他经常将一些成语、典故、诗词、歌赋巧妙地嵌进唱词中,还不时出现“爆肚”,庄重中不失诙谐,古典中包含现代;道具和服饰也常出新,过去的木偶服装破旧得像抹布,如今漂亮的绸布做成的光鲜服装,如同旗帜一样,鲜明地展示出他迥异于同行的品味。2005年,朱国新通过阅读大量史料,编成木偶剧本《冼太夫人传》,共18回,可以连演10晚,并很快就将它搬上舞台,为我市弘扬冼夫人文化可谓是不遗余力。一人一台戏,一台戏一担箱,且木偶戏表演在夜晚,出门时还是烈日高照,归来时却是披星戴月,艺人个中艰辛不言而喻。在朱国新看来,那是他今生苦乐与共的追求。他告诉记者,与单人木偶结缘始于少年,童年时代的他就经常和大人们一起去看木偶戏,读小学时甚至还为了看戏而逃学,后来就跟师学艺了。他的师祖传下一个清代的舞台,不过在师父儿子那里保管,师父儿子也干这一行,有时朱国新演出也会使用那宝物。他说那经过岁月洗刷的清代舞台让他表演起来感觉非常好,古典而厚重的韵味始终弥漫着他整个身心。

  生、旦、净、丑,一套木偶30多个角色,脸谱不同,性格各异,唱腔有别。无论表演到哪一个角色,朱国新都忘我地投入,直觉自己就是那个角色,悲其之悲,喜其之喜,心中的忧愁郁闷都给唱跑了,而且一唱就是3个小时,中途也不需要喝水。观众自是看得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其中年轻人不少,挤挤挨挨的,好不热闹。“以老带新,多授徒,木偶戏不会失传。”朱国新的底气来自哪里?他的回答还是那两个字:创新。

  经常到电白、吴川、茂名、湛江及水东沿海地方演出,耳闻目睹黄赌毒、六合彩种种离心离德的罪恶行径以及由此引发的人间惨剧,朱国新对之痛恨交加。他深深感到,在万众一心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形势下,面对城乡存在的诸如沉迷六合彩、吸毒赌博、偷鸡摸狗等不良现象,更当以一颗端正仁义之心,充分利用自己特殊的阵地,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好好上一堂德育课了。于是,除正常的木偶戏演出外,他经常创作一些禁止黄赌毒、远离六合彩的励志唱词,在正式演出前都要对观众来一番语重心长的劝勉。节奏明快的锣鼓声中,一股浩然正气相当内敛地埋在言简意赅的唱词中,却又恰恰令人心头为之震撼不已。如今,唱词的创新占据了朱国新木偶戏表演生涯的主要领地,他乐此不疲地让自己在反复琢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和提升品味。

  朱国新的家在茂港区羊角镇罗浮村委会,从行政区域上划分,朱国新已经是茂港籍了,但他有个异常深厚的“老电白”情结。正因如此,他既是茂港区木偶艺人协会会长,又是电白县木偶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乐不可支地热衷于两地的事务,也深得两地同行的拥戴。

  (柯小瑛

茂名时空网 www.mmsk.com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打印】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文章排行榜
最新 精华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