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从这栋楼坠下的” 坠楼的“油桶”还在,只是人已西去 信宜市民李先生昨日上午致电本报,称前一天怀乡镇一农户在建筑楼房时,农用小吊机不慎“反斗”,一名中年建筑工不幸从四楼随小吊机坠落地面致重伤,送院急救不治身亡。李先生感叹:时下农村建筑安全事故不断,皆因农村建筑工大多是临时凑合,无安全意识,而建筑工地既无安全标志、又无安全防护设施所致。 事故现场附近群众三缄其口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信宜怀乡镇了解。据报料者李先生所称,事故现场位于怀乡圩一间加油站附近,一幢原本两层而现在已加建到五层的私人临街楼房,楼房前设置有一架简易农用小吊机,供运送建筑材料到楼上所用。 记者在加油站附近转了转,未发现报料者所说的事发现场,而周围气氛也非常平静,似乎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人员伤亡事故。记者向街边一名女居民打听,该居民迅速打量了一下记者后,眼光马上向周边瞄了瞄,才说她不知道,也没听说。记者随后又走进一间叫做“智诚车行”的摩托车店,店内两名男子听说记者的来意后,都摇头说不知道,其中一人甚至说没听说有此事。但记者从他们游离的目光及闪烁的言辞中隐约感觉到,事故肯定已经发生,而事故现场就在附近,只是他们不肯说或不便说或不敢说而已。 记者随后又转到另一家店铺询问。店铺内只有一名店主模样的男子及一名顾客模样的男子。店主模样的男子打量了一番记者后,犹犹豫豫欲言又止。而顾客模样的男子显然已经忍不住了,指着“智诚车行”所在的楼房说,事故现场就是该楼。 楼房加建却无安全防护设施 这名男顾客带记者来到摩托车店前,指着侧门橫巷一处地面说,建筑工人就是坠落在这里的。 据男顾客称,这儿原来装设有一架农用小吊机,即农村中常用做建筑升降机的简易装置,自前一天出事后,该小吊机已拆除了。记者打量了一下地面,只见堆放有沙石、砂砖等建筑材料,墙边还放置有一个沾有石灰浆的大油桶,油桶的底部已凹陷了一大块。男顾客说,该桶就是当时从小吊机上与建筑工人一起坠下来的。 记者抬头向楼上观望,见该楼已建至四层半高,最顶的半层也已封顶。除了一、二层为已建的楼房外,三层以上均为新加建的楼房。记者留意到,楼房外墙没搭设脚手架,也没拉设安全防护网,楼下更没设置安全隔离护栏,周边也不见安装有安全施工标志。 小吊机“反斗”致建筑工坠下 记者在现场采访的时候,附近一间店铺的一名老伯闻讯赶过来,说事发时间就是5月2日下午2时20分左右。 据老伯说,当时,他正在店前忙活,突然听到10多米远处的摩托车店侧门外传来物体坠地的巨响,连忙走过去察看,竟然发现有人从楼上坠下来了,同时 坠下的还有油桶等物体。原来, 坠楼者是一名男性建筑工,年近50岁,当时正在四楼上搭乘小吊机,可能欲下楼吧。小吊机底部有一块板,板上放置有一个油桶,据说平时油桶内是装着很多水的,但当时已经使用得差不多了,怀疑因此而减轻了重量,使小吊机上的底板失去平衡,导致小吊机“反斗”脱落,于是该建筑工连同油桶等一齐坠下地面,发生惨剧。 坠楼者被送院急救不治身亡 随后,记者找到了事发楼房的主人谢某。据他称,他位于圩街的楼房是10多年前购地建设的,当时只建了两层。去年下半年开始加建三层以上楼房,而建筑工人就是潘某及另外几名工人。坠楼者潘某是邻镇洪冠人。据称是一个小包工头。 谢某说,当天事发后,他们迅速将伤者潘某送往怀乡卫生院抢救,随后又转往信宜市人民医院救治,但潘某终因伤势太重不治身亡。而据他了解,潘某当天中午曾到别人家中喝过新屋入伙酒,“可能是饮醉了酒之后,回来开工操作不当而坠下的。”谢某这样分析说。 而潘某的妹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她哥哥从小到大基本上是不喝酒的,“但有时晚上收工回到租住地,他偶尔也喝上两口酒,借以消除疲劳。”她说,当天哥哥被送到信宜市人民医院后,约抢救了一个小时,下午4时30分左右医生宣告其哥哥已死亡。 农村建筑安全监管严重缺失 采访中,有不少群众向记者反映,近年来农村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来,建筑人员多为本地农民或外省农民工,基本上没具备规范的施工技术,且安全生产意识较差;二来,农村建筑工地基本上都没设置相关安全防护设施,建筑人员甚至连施工安全帽也没配备;三来 ,有关部门对有着诸多安全隐患的农村建筑缺少巡查、指导、纠错,甚至可以说是监管严重缺失。 就建筑安全相关问题,记者询问了事发的楼房主人谢某。谢某透露,当初加建楼房时,他提出要与建筑工头潘某签订相关安全责任合同,但潘某说大家彼此相熟,合同就不用签了。谢某同时也承认,楼房施工时,楼房周边没有设置相关安全防护设施,建筑用的农用小吊机也非常简陋,安全性能不高。“但这些都是潘某他们需要做好或改进的,因为工程都是承包给他们的了。”谢某说。 记者就谢某加建楼层是否具备相关手续、建筑安全监管工作是否到位、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进展如何等问题,致电怀乡镇一相关领导欲进行了解。该领导说,因镇现在还在放假,难以找到相关干部出来接受记者采访,但已派出人员负责调查了解此事,具体情况有待调查了解清楚之后,再与记者接洽。(吴祖光 张富 余力)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