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生活
人物
基层
商讯
企业
农业
教育
财经
文体
房产
美食
美景
风情
论坛
电白区地势背山面海,南部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漫长..
信宜市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也是粤西唯一的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市森..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的发展也反映了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岭南地区..
教育
散文教学应重视阅读
2010-01-02 19:56:59  来源:网络 【 繁体】 评论:0

  【摘要】:散文这种文体是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描写,尤其是景物的描写,作者加以想象与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幅美妙的画卷和作者情感的再现。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会作品的情境。因此,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欣赏散文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散文 阅读 新课标

  散文是自有文明以来生命力最长久的一种文学样式,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从语言色调看,散文如“素描”,如“谈心”,从文化内核看,散文是“观察”是“思考”,散文是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宣泄。在散文的笔下,有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在微妙莫测的心灵领域;散文的笔法变化无穷,无拘无束;散文令我们愉悦,令我们沉思,令我们扼腕长叹,令我们愁肠百转……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有的老师倾向于以分析为主阅读为辅的教学方法,有的老师钟情于以阅读为主赏析为辅的教学方法。

  根据散文文体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笔者认为以阅读为主的散文教学法不但有助于品味散文的艺术美,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一、散文特点

  散文这种文体是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描写,尤其是景物的描写,作者加以想象与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幅美妙的画卷和作者情感的再现。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会作品的情境。因此,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欣赏散文的重要环节。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给人的美感非同一般,作为鉴赏,就需要体味这种美感的产生过程。我们可以见出该段重点是荷塘的月色,故文中先用一笔喻写月光,用“流水”似的“泻”来形容圆月的普照,给人月华似水的真切的感受。“薄薄的青雾”句看似唐兀,实乃紧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叶反射,白雾便成若有若无之青雾。透过薄雾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胧飘忽,作者便用“像笼着轻纱的梦”句来形容,“梦”为喻体,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实的写照。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树影”都是构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绝不可少的一环。总之,在这幅画面中,月光、荷塘、青雾,造成了绘画的构图美,明与暗,层次和色彩造成视觉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给人以音乐美,造成听觉上的美感。我们在进入这样的场景时,充分领略荷塘月色的美时,心又怎么不能意会到作者此刻面对的幽静和宁滥的那般平和宁静的心境呢?而联系上下文,因“噪”而觅“静”,因“烦”而觅“宁”,这般心境背后的烦忧和“不宁静”也就见出一斑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如是必显。”因此,茂名市十七中的易春勉老师在上《荷塘月色》这课时就充当着一个心灵体验的引导者的角色,以课文文本的阅读作为唤醒学生情感体验的切入口进而利用朗诵、影像效果提高学生的内心感悟,达到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丰富独特的个性体验,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激情,有效地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美。而郑群老师在点评中说道:“散文是文学世界中‘一片极自由、极舒展的天地’。这是高一必修1散文单元导言中的提示,因而也确定了该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在阅读教学中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在写作指导中引导学生独抒性灵,挥洒文采,记录自己对宇宙人生的情趣与思考。这些在易老师的这堂《荷塘月色》中得到了很好得体现。”①
  
  二、新课标要求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②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说:“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我们不仅要把读书的优先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在“读”字上下工夫,多读多练,而且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授之以渔”。

  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换言之,都如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因而教师绝对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朱自清《春》时,其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他故意读成:“小草从土里出来,”学生重复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又如“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老师读成:“园子里,田野里,瞧去,满是的。”学生按原句读。这样对照朗读学生就从“偷偷地”“钻”等老师省去的词语中品味出小草的长势,情态和色泽来。接着师问:人们在草地上干什么?生读:“坐着,躺着,打两个……”师又问:“风怎样?草怎样?”生读:“风轻轻的,草软绵绵的。”一问一读,对比朗读,这样寓讲于读中,让学生体会出草的特点。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散文教学中,它的作用不单在熟悉课文,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阅读,可以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可以使学生咀嚼、回味课文深层内涵,并通过各具特色的朗读,通过抑扬顿挫、清浊徐疾的语气、语调变化,学生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展开联想,创造形象思维,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以为阅读是抒情散文导学达标中最关键、最重要、最合适、最容易操作的一种良好的达标方法。“引读法”是散文目标教学导学达标活动的中介、桥梁。使教和学双方步调一致,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教师变主讲为主导,加速达成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周铁军

  注:
  ①《〈荷塘月色〉课堂教学实录》 《高中新课程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和案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吴惟粤主编 第86-91页
  ② 叶圣陶 《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上册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第58页

茂名时空网 www.mmsk.com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打印】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文章排行榜
最新 精华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