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生活
人物
基层
商讯
企业
农业
教育
财经
文体
房产
美食
美景
风情
论坛
电白区地势背山面海,南部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漫长..
信宜市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也是粤西唯一的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市森..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的发展也反映了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岭南地区..
信宜
信宜年例独具地方特色的风俗表演(图)
2011-02-23 07:09:49  来源:茂名网络 【 繁体】 评论:0

  在粤西的年例中,与众不同的信宜有自己独特的年例,造成这个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山区和河谷平原的生活方式不同,而信宜年例大多受了古俚僚文化习俗的影响,一直保存到现在,例如,年例时的飘色、春牛舞、白花灯巡游、八音等更是叫绝,在粤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景。

  1、信宜镇隆独有的十八飘色

01.mmsk.com.jpg

  信宜飘色流传于镇隆镇。分布区域主要是在镇隆地区,其中有:镇隆跃进街、解放街、前进街、八坊村、北畔、镇隆开发区、水口镇、北界镇等地方。活动多的地方有:镇隆、市区、东镇镇、大木垌、新里垌等附近地区。

  信宜镇隆古城飘色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已有近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华夏悠久历史中,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戏剧人物,通过生动人物的表演,反映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风俗、情趣和审美观,表现了粤西地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研究镇隆古城将是研究粤西地区文化、风俗的一种极好方式。

  飘色是广东民间一种流动舞台上的戏剧造型艺术。通常由两三个小孩在板上扮演神话故事或历史传奇中的人物及场面,由四个人抬着缓慢行进,同时还有八音锣鼓队奏乐伴随,供人观赏。《廿载繁华梦》第二回:“先定下 佛山五福、吉祥两家的头号仪仗,文马二十顶,飘色十馀座,鼓乐马务大小十馀副。”

  飘色是中国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所谓飘色,是由三至四人推着一张长约二米、宽约一米,高约零点八米的色台,色台上凌空飘起造型各异的人物或动物,仅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犹如腾云驾雾般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样巧夺天工的画面令人称奇叹服。信宜镇隆独有的十八人大型高难度飘色,以其飘体庞大、气势磅礴和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被中国民俗专家赞誉为中国民间民俗艺术一绝。

  2、古傩戏发展而成的人班戏

02.mmsk.com.jpg

  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中谈到窦州信宜县风俗时载:“谷熟时里閈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以求“驱邪除恶,物阜民安”

  人班戏由古傩戏发展而成,娱神娱己。是年例的重要项目。清.光绪>记载:“迎春,装戏剧鼓乐,迎土牛于春牛亭,士女纵观为乐。”

  信宜人“装戏剧鼓乐”“演戏迎神”的习俗。促使人班戏的发展,所谓“人班戏”是指少至几个人,最多十几个人组成的乡土粤剧小班子,使用简单的道具,搭建简单的戏台,用富于人情味的乡间俚语表演。

  “人班戏”由“地堂戏”发展而成,由于是表演给神看的,以讨得神的欢喜,便承了“地堂戏”滑稽, 幽默的表演特点。表演形式分为演、唱、逗几方面,风格诙谐活泼,富于地方色彩和田园风味,并在演出过程中即兴穿插祝词贺语以观众开心。人班戏,借鉴粤剧艺术角色行当分为“三脸”(大花脸、二花脸、黑脸),“四净”(小生、武生、老生、丑生),“五旦”(花旦、散发、色旦、梅香旦、少旦).唱腔艺术,保留以具有原始民俗特色的唱词结构。基本上保留民用的七字句格式,也可根据剧情内容的需要加活动短句。音乐明快活泼,由长腔、变体板腔、小曲曲牌和锣鼓谱四个部分组成。

  3、年例木偶戏

03.mmsk.com.jpg

  信宜木偶戏俗称“鬼戏”,其风格颇具粤西地方特色,其独特古朴的唱腔,精湛的表演使许多观众流连忘返。演出时,艺人坐在幕后戏箱上,一手操纵木偶,一手敲打击乐,一边动作一边伴唱,角色唱造吹打均由演出者一人全面操纵,艺人要使出浑身解数,两手一面操纵木偶,一边击鼓鸣金,还模仿利用各人物不同声调去说唱,“鬼戏”的唱腔已形成“木偶腔”独成一派,均采用山歌曲调演变而成,曲词采用七字句或十字句的韵文组合成句。如传统戏>中用山歌唱:“的人讲我好夸张,三斗米饭未吃胀,阿嫂叫我帮起屋,用对禾桶去担浆.”还有些艺人可随编随唱,这就是俗话说的“爆肚戏”。据说,有一个小班的艺人在年例(元宵节)演出时,忙乱中出错了“傀头”,观众大声狂叫:“喂喂,出错傀头罗!”怎知,这艺人急中生智即时唱出:“你话出错傀头就出过,应出花旦怎知出着喽罗。”!即时逗得观众们大笑不止.“鬼戏”的唱腔源于信宜山歌,而今信宜山歌又因“鬼戏”而广泛流传。

  4、文化遗产广东八音

04.mmsk.com.jpg

  八音是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最古老乐种之一,属民间音乐。八音至少早在宋代就出现。因使用8 类乐器而得名,即:弦(二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箫、直箫、洞箫)、锣、鼓、钹等。

  演出时由两人也有多人抬着一架彩绸、花串、球穗、图案等装饰的锣鼓亭,按打击乐、管弦乐的顺序,边行边演奏,曲调高昂洪亮,演奏时周而复始,旋律欢快,气氛热烈而流畅。其乐曲因场合不同而异。茂名地区的群众喜欢在欢庆的节日请八音锣鼓助庆,八音锣鼓奏起,整个村庄完全沉浸在喜庆欢乐的气氛中。做年例游神,自然少不了八音锣鼓,它那欢快激昂的节奏振奋人心,使整个游神队伍气势磅礴,让人对神肃然起敬。游神时它一般跟在神的后面,它那“咚咚”声源远远便可入耳,很多人根据锣鼓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到自家摆醮的时候了。锣鼓声大了,证明游神的队伍快到了,人们就赶紧把桌子搬出去,摆起供品,等着神的到来。每一年的年例,人们用锣鼓迎来了神,又用锣鼓把神送走,“咚咚”的锣鼓声足以让神“感受”到人们对它的尊敬。   广东茂名八音的资料,该资料写着:“八音,一种吹打乐组合,由8人组成,有吹、击、弦乐器。有固定的曲谱和曲牌,根据婚丧、祭祀或庆典要求选用。演奏时有规定的服饰,一般穿艳丽袍褂礼服,抬锣鼓亭,按打击乐、管弦乐的顺序,边行边演奏,八音在清嘉庆、道光年间盛行于茂名信宜镇隆地区,其中以德乔的最盛名。”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时授曾重登广东省高州府茂名县正堂,曾重登辞官返乡时把八音也带回家乡福建省德化。

  5、白花灯巡游

  俗称“点灯”。源于明清,流传于信宜镇隆镇,专为庆贺和启报婴儿出生用。灯型男女有别,男庄重,女轻巧。凡有孩子正月初十前出生的人家,必须在来年或本年做备白花灯,农历正月初十持灯拜祖及土地,然后挂于土地庙,还要做一种当地特色的米制品分发给本村同祖宗的村民。白花灯在元宵节时擎灯巡游。

  6、春牛舞

05.mmsk.com.jpg

  源于明代,盛行于晚清,流传于信宜新图地区(茶山、安莪、朱砂、旺砂、贵子、洪冠、平塘、合水等乡镇)。《信宜县志》记载:“迎春,装戏剧鼓乐,迎上牛于春牛亭,士女纵观为乐。”春牛图仿制模型,先以树枝和竹篾扎好躯架、四肢尾巴和头角,然后粘糊纸张或布料,再略加装饰点缀而成,舞春牛时,两人钻入布制的牛身内,一人握住牛头,左右上下摆动,后面一人拱背摇动 牛尾。这种乡土气息浓郁的春牛舞,人们满怀深情地赞颂和他们一起辛勤劳作的耕牛,充分表现人对这“农家宝贝”的爱怜,对未来生活的祈求和期望。

茂名时空网 www.mmsk.com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打印】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文章排行榜
最新 精华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