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生活
人物
基层
商讯
企业
农业
教育
财经
文体
房产
美食
美景
风情
论坛
茂名,这座建市已达58年的海滨城市,每天都有不一样的风景吸引着你我。如果你热爱..
电白区地势背山面海,南部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漫长..
信宜市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也是粤西唯一的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市森..
文体
我市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562条(图)
2010-09-01 07:27:44  来源:名升网 【 繁体】 评论:0

高州木偶剧团在上海世博会广东活动周演出

信宜镇隆飘色

电白高脚狮在上海世博会广东活动周巡游

  当前,我市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强市。我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拥有在全省首屈一指的物质文化遗存,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极为丰富。近日,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我市已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562条,比较有价值的重要项目238项。同时,从2006年起,我市开始抓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工作,到目前为止,高州木偶戏、化州跳花棚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电白高脚狮子舞、化州跳禾楼、茂港单人木偶、信宜镇隆飘色4项已成功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它们的调查、保护、保存、传承、发展,是对我们文化传统的尊重,也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已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562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比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它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态呈现。它依托于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口授身传得以延续,是祖先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9年,历时四年的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基本完成。资料显示:茂名市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562条,有价值的项目涵盖文化部所列的所有16个门类,共238项。其中民间文学132个,传统音乐7个,传统舞蹈14个,传统戏剧6个,曲艺4个,民间杂技16个,民间美术19个,民间技艺22个,生产商贸习俗8个,消费习俗6个,人生礼俗4个,岁时节令7个,民间习俗6个,民间知识1个,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7个,传统医药1个。

  这次普查是我市21世纪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资源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底,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具特色

  从普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不少项目具有较强的独特性,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地域特色。

  茂名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歌谣等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也深深地影响着茂名人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生活内容和思想行为。如:在茂名地区广为流传的为维护祖国统一的“高凉圣母”冼夫人;以治病救人、拯救生命为已任的“粤西道教之父”潘茂名;以幽默诙谐、智斗贪官的“岭南才子”陈鉴等等,都是茂名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激发和凝结茂名人情感的重要纽带。

  茂名传统音乐有山歌、渔歌、民歌及器乐。高州山歌起源较早,源于南朝,清朝乾隆年间广东第一部诗歌集《东山樵唱》已有记载,至今仍传唱不衰。茂名的鼓乐以高州冼太庙铜鼓音乐和八音锣鼓为代表,弦乐以化州十八学士为代表。这些传统音乐今天仍非常活跃,农村的喜庆节日,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并成为民众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

  茂名的传统舞蹈主要有电白的动物舞,化州、信宜的民俗舞。电白的动物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狮、有龙、有凤,有麒麟,有鳌鱼。电白的高脚狮子舞是全省独一无二的狮子舞表演形式;“麒麟出洞”是全省麒麟舞中独特的表演形式。民俗舞中以化州跳花棚传承最好,至今仍保存着清代流传下来的完整科本(台本)。

  茂名的传统戏剧主要有木偶戏、粤剧等。木偶戏源于明代,广泛流传于全市的村村寨寨,至今还是农村节日和喜庆日的重要娱乐活动。

  茂名的传统杂技以飘色为代表,主要流传在信宜镇隆镇和电白电城镇。镇隆飘色则以构思奇特、制作创新、飘体庞大著称。高6.5米,宽8.8米的飘色,创下全国之最,被称为“飘色一绝”,多次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

  茂名的传统美术有高州版画、信宜玉雕、高州角雕、高州缅茄雕、化州橘雕、电白贝雕等。其中高州版画最为源远流长,明朝兴起,此后持续发展始终不衰。信宜玉雕多项作品获国家、国际奖。广东省人民政府祝贺香港回归祖国的礼品,就是用信宜南玉为材料,由广东(信宜)南玉工艺总公司为主承担制作。

  茂名的传统医药以化州橘红为代表。化州橘红于南朝、宋朝已有种植,隋、唐、宋、元不断发展,明清享负盛名,被朝廷指定为必贡品,定为御用药物。

  茂名的岁时节令最具地方性和独特性。年例是茂名地区最独特的民间习俗,明清时地方志已有记载。茂名人对年例有着极深的情结,所有外出的人都会返家过节,有“年例大过年”之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亲情浓郁,友情纯朴,充满浓厚的地方风情和乡土气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大家共同保护

  无论是婉转动听的山歌、渔歌,还是质朴粗犷的木偶戏;无论是活灵活现的民间故事,还是精湛高超的传统技艺———飘色……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与茂名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血脉相连,是茂名人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从普查的现实情况看,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却不容乐观。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泽豪说,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改变与冲击,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甚至消失。如生产商贸习俗,除了部分生产经验性的内容还保留在人们的生活中,大部分已经消亡。很多民间手工艺制品和珍贵实物也难以得到妥善保护,流失现象严重。另外,一些项目因艺人的离世而消亡。香火龙、舞龙船、采茶舞、舞春牛等民间舞蹈已经消失。部分项目由于缺乏传人,或因缺少培训和传承阵地,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如高州单木偶艺人梁东兴,有一手高超的技艺,曾应邀到德国演出,还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广东周的演出,但其后代和其他年轻人均不愿学其技艺,他面临技艺后继无人的局面。

  如何更好地保护、弘扬茂名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文化品牌,走“以特色振兴文化、以特色带动产业、以特色彰显文明”的文化发展道路,成为摆在我市面前的一道难题。

  因此,我市提出要在全市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各县(市、区)都要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长期保护规划;争取每二年推荐一批项目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通过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名录,评定市、县级名录,开展民间艺术之乡创建活动和命名民间艺术家等途径,逐步形成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人保护机制:对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重要的、高龄的传承人进行有效的抢救保护,扶持、资助他们通过带徒传艺、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培养新一代传人,使之后继有人,等等。可以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

  市文广新局局长黄刚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文化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不仅仅是民族智慧的延伸、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而且推进到一定的阶段,它的优势将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最终实现以保护带动文化产业开发,以文化产业开发促进保护,从而更好地维护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冯小飞 余力

茂名时空网 www.mmsk.com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打印】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文章排行榜
最新 精华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