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生活
人物
基层
商讯
企业
农业
教育
财经
文体
房产
美食
美景
风情
论坛
电白区地势背山面海,南部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漫长..
信宜市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也是粤西唯一的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市森..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的发展也反映了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岭南地区..
高州
高州历史名人——潘茂名
2008-05-27 18:53:47  来源:网络 【 繁体】 评论:0

  潘茂名(290~361年)   高凉(今高州县根子镇浮山岭)人,出生于西晋太熙元年(290年)三月二十四日,岭南道教先驱。
  潘茂名年青时不治家业,一心想外出旅行。永嘉四年(310年),潘茂名开始离家外出,旅行线路从根子浮山开始,往东北直上,经过粤北梅岭,进入江西之南;再往东折至福建厦门、泉州,到达浙江新都郡。
  新都郡城背靠新都后山,面临富春江水,云雾缥渺,神秘叵测。潘茂名来到新都后山石室,看见两位道士在下棋,潘茂名站在一旁静观棋局。道士对他说:“子亦识此乎?”潘答道:“入犹蛇窦,出似雁行。”道士笑着点了点头,接着又对潘茂名说:“子顶骨贯于生门,命轮齐于日月,若能修炼,可以轻举。”潘茂名听了,连忙下拜,表示愿意求师学道。道士看到潘茂名的确诚心学道,即时收其为徒,悉心教授服食之法。潘茂名得到道士的秘传后,便在后山隐居下来并专心致志地研习丹旨二十年。
  建兴四年(316年),西晋亡。次年,晋王司马睿南渡长江,占领建康,重建政权,史称东晋。江南的东晋政权与江北的刘聪汉国政权对峙,使中国形成南北分治状态。
  东晋咸和五年(330年),道士郭翁入新都后山石室找到潘茂名,说:现在天下时局多变,华夏与南夷尚未能统一,南北差异很大,各地习俗也互不相同。你欲观中国之全貌,理应走出山门,了解时局,才知天下之变幻;探根寻源,方可对症施药,救民于水火。你何必固步深山,自我封闭?
  潘茂名被郭翁的一席话所感动,他决心走出后山石室,再次云游中国,加深对南北社会的认识。
潘茂名从新都起程后,经过杭州,横渡太湖,进入东晋国都建康(今南京市)。潘茂名在建康打听到在句容县东南方的茅山道观里,有位张道长,对玄学很有研究,对道学法理造诣很深。潘茂名便详细地询查张道长的有关情况:
  茅山道长叫张玄宾。他年少时曾考取秀才,年青时先到河南汤阴西河拜蓟公为师,学习服食之法。及后又到登封嵩山少室拜樊子明为师。樊子明向他传授了遁变隐景之道。后来,张玄宾出山从政,接受聘请,担任石世龙的军师职务,辅佐石世龙成就了王业。此后,张玄宾回到河南嵩山潜心研究玄学理论。张玄宾回山不久,即接到朝廷敕命,遣他到江苏华阳司管雨官。
  潘茂名知道张玄宾的曲折经历后,更加敬重张道长。他表示要虚心向张玄宾道长学习玄学理论。张玄宾道长见潘茂名如此好学,便向他传授了著名的玄学理论和无为思想。张玄宾说:“夫无者太有之宅,小有之所以生焉。积小有以养小无,见大有以本大无。有有亦无焉,无无亦有焉。所以我目多不见物,物亦不见无。寄有以成无,寄无以得无。于是无则无宅也,太空亦宅无矣。我未生时,天下皆无无也。”
  潘茂名谢过张玄宾道长的教导,准备辞归故里。辞别时,张道长关心地对茂名说:你家乡气候环境不好,既会大雨成灾,又常久旱不雨。旱涝交替,如何承受?我是司管雨水的命官,可以协助你治理旱涝问题,为民解困。你家乡在桂林郡边陲,群峰环绕,四季皆绿,盛夏如秋,故在汉代时,便取名为高凉。在高凉山不远处,有一山泉从岩下深潭中涌出,称之为龙湫。它水脉与苍梧龙山相通,四季不枯。如遇旱情,可到窟中祷告,凿石穿崖,即可引水灌溉。如遇水患,则要削木为船,镇洪摆渡,可保万民平安。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潘茂名回到故乡根子浮山岭。稍住一段日子后,又告别父老乡亲,外出寻找药源,决心继续研究丹旨制作之术,为民除病。
  潘茂名来到观山,看到这里峰峦起伏,鉴水环流。这里的地形地貌与新都后山十分相似。于是他选择了与新都石室环境相似而又山水相连的观山作为自己的隐居地。他还在住地两旁挖了两口井:金井、玉井。
  潘茂名每天清晨到东山(今之东门岭)采药,黄昏时回到东山脚下的山坡(今之潘坡)上炼丹。为保证药源用之不竭,他在山坡上开辟了一个药物种植园,称为荖园,在园中引种有各种山草药苗。他又在园内开凿有一口水井,用此井水灌溉药苗和炼制丹膏。故此井便称炼丹井。
  永和元年(345年),南越大地久旱不雨,赤日炎炎。田园庄稼,大半枯焦。潘茂名按照张玄宾当年的教导,率领群众抗旱,并前往龙湫潭岩洞内求雨,引水灌田。不久,天上下起了大雨。一连三天三夜的大雨,彻底解除了旱情。
永和三年(347年)夏,高凉连日大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鉴江两岸,一片汪洋。潘茂名用数十根大麻竹,制作成两张大竹筏。他撑着自制的竹筏,挨家挨户将受淹群众安全转移到东山岗地上。这时,房屋倒塌了,但群众生命却保存了。大家纷纷感谢潘茂名的救命之恩。
  南越过去称为蛮荒之地,自然环境恶劣,灾害连年不断,疾病、旱灾、涝灾等不断交替出现。潘茂名在这种环境里,运用自己的特殊本领,对广大群众施以援手,减轻了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深受群众拥戴,使其远近扬名。
潘茂名的事迹传至京都建康后,朝廷司管政务的官员立即对其稽核上报皇上。不久,一份任命潘茂名为高凉郡守的委任状发下来了,但潘茂名却不去领任,他对朝官说:天下世间,万物皆无。郡守者,亦若浮云,非我所求也。
  永和十年(354年),朝廷为了表彰潘茂名的功德,在高凉县内分设茂名县,县治设在潘茂名采药炼丹的东山脚下。因茂名县是朝廷为表彰潘茂名功德而特赐,故第一任县令也是潘茂名。但潘茂名仍然不肯接受县令职务。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县令者,吾之不为也。朝廷对此也不勉强,只好顺其自然,让县令一职空缺,致使茂名县成为一个没有县令到任的特殊区域。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佛教超度亡灵的盂兰盆会节,也是 道教的访鬼节,又是民间的中元节。这天,民间各地都举行盛会庆祝。一年一度的盛会,县役都到东山恭迎潘茂名前往主其事。潘茂名是道教学者,但当时却是道佛两教互相利用,因此,他也很乐意作盛会的主事。他利用这个盛会,向广大群众解说玄学理论,宣传道家学说,并向广大群众施发他独自炼制成功的丹膏丸散,为群众治病。
  升平五年(361年)九月初九日夜,一场暴风雨过后,山崩地裂,潘茂名不知所踪,据说他已飞升仙去。随后,以其名字命名的茂名县也随之撤销,归并回高凉县。在其隐居的观山及其采药炼丹的东山脚下,至今仍留有玉泉井、思前井、石船丹灶等潘茂名文化遗迹,在观山上的潘仙殿内,保存有反映潘茂名道家思想的筮诗一百首。
  历代朝廷也对潘茂名进行了嘉奖。南朝梁中大通元年(530年)复置茂名县,县治仍在东山脚下。唐代贞观八年(634年),置潘州,其州名用潘茂名的姓来命名,故称潘州。明清时期,一批为纪念潘茂名的庙宇建筑也纷纷建立,如潘仙殿、潘仙祠、潘仙庙、潘仙观、潘仙亭等等,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潘茂名道教文化建筑群。

茂名时空网 www.mmsk.com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打印】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文章排行榜
最新 精华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