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生活
人物
基层
商讯
企业
农业
教育
财经
文体
房产
美食
美景
风情
论坛
电白区地势背山面海,南部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漫长..
信宜市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也是粤西唯一的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市森..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的发展也反映了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岭南地区..
教育
从读书难到义务教育全免费(图)
2008-12-15 09:32:31  来源:名升网 【 繁体】 评论:0

上本科线以上人数4年连居省第二

  长期以来,高中阶段教育都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初中到高中的升学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徘徊在较低水平上。到了1988年,全市普通高中发展到62所(其中单独高中仅2所),招生8706人,在校学生24992人,高中升学率才为14.8%。另外,当年全市考上大学加上中专的一共才3873人。那时,大学与学子们间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因此人们很长一段时间把参加高考称为“挤独木桥”。

  当时,高中教育环境是非常简陋的,不少高中都是些平房旧房,有的已经相当破旧。1981年,市委、市政府批准市教育局提出的实现校舍“一无两有”(学校无危房,班班有课室,学生人人有课桌椅)的设想。1984年,市、县、镇、村各级领导带头捐资,群众慷慨解囊,加快了集资建校速度。高中教育环境也慢慢地逐渐好了起来。

  拿市一中来说吧,1988年,有教学大楼2幢,科学楼1幢,学生宿舍楼1幢,教工宿舍楼9幢,图书馆1幢,位于城区滨河北路。1997年,市政府投资1.3亿元搬迁建设市一中。新校园位于市区河东高凉路占地120多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拥有全新的教学楼、科学楼、办公楼、艺术楼、学生生活大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篮排球场、4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足球场)、天文台等。学校理、化、生、电教仪器设备先进、足用,教学软件丰富。目前,市一中已建成100兆宽带的校园网,是一所拥有约50个教学班的完全高中,预期最大办学规模可达60个教学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市管专家3人,高级(特级)教师50多人,常年聘请外籍教师2人,教师中攻读硕士研究生及参加全国、省、市级名校长、名专家、名教师培训的有30多人,有50多人次荣获全国、省级“劳动模范”、“模范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南粤杰出教师”、教坛新秀等称号。市一中是我市教育环境发展的一个剪影。

  “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学校里的教学楼是些平房、旧房,哪有现在的大方美观的教学楼;操场都一律是土操场,在上面活动的时候常常是烟尘滚滚,下雨后则是满脚泥泞,哪想过会有现在的塑胶跑道;室内老师上课时,就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哪有现在这么多的仪器设备,更加没有什么多媒体教室、什么电子教学的。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可是幸福多了。因此,我常常教育我的孩子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好好学习。”今年40多岁家住市区的吴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近几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示范性高中教育,加快薄弱高中的改造,推进高中等级学校建设,不断增加普通高中优质学位,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至2007年,全市有省一级普通高中25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1所,全市普通高中优质学位达84.9%。我市示范性高中建设引起全省乃至全国瞩目,2002年省在我市召开了全省示范性高中建设现场会,《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教育》等报刊先后作了专题报道,兄弟省市纷纷组团前来我市参观考察和交流学习。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挖掘潜力和资源重组增加优质教育资源。2004年,原茂名石化、原柳州铁路和三茂铁路所属的中小学顺利移交市政府管理,不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让更多的孩子读上好学校。

  全市高考成绩亦年年有突破,届届有提高。2005年,全市高考上省大专以上人数35656人,首次突破三万五大关,专科线以上人数连续4年居全省第二,本科线以上人数首次居全省第二。今年我市高考,上专科线人数大幅度增长,全市高考上省大专线以上人数达46478人,继续排在全省第二;上本科线以上人数达18445人,连续4年继广州之后排全省第二。

  现今上大学不再是学子难以圆的梦,高考亦不再是难挤的独木桥,升大率较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高了许多倍,几乎是四个高考生就有三个可上大学的。

成职教育迅速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我市职业技术教育和城人教育几乎还是空白,上世纪90年代以后,职业技术教育及城人高等教育逐渐兴起。到了最近几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特别迅猛,2007年,全市中职招生27948人,比2002年的7680人增加20268人,年均增幅排全省前列,中职在校生达到66357人,有9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被列为省首批骨干示范建设项目学校。到去年止,全市有国家级重点职校5所,省级重点职校10所,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6个。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7.3%。2004年全省职业教育实训中心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推广我市的经验。另外,我市进一步优化了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了一批市场紧缺技能型人才专业,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

  从2007年秋起,我市还每年对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农村户口学生补助1500元,这为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提供条件和保障,促进了学生的就业。现在的职业教育早已不是授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那么简单,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引导,让更多的孩子能通过职业教育学到一技之长,这一举措给农民子弟带来了实惠。

  大量的事实证明,我市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让一批批山区农家子弟带着一门傍身技术走进工厂,使千万户农民家庭摆脱了贫困,真正做到了“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培训一批、输出一批、带富一村”。另外,在促进农家子弟就业的同时,也给珠三角地区的工厂输送了一批批技术工人。

茂名时空网 www.mmsk.com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打印】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文章排行榜
最新 精华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