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评论
游记
散文
诗词
报告文学
都市言情
校园文学
书法作品
绘画作品
论坛交流
茂名时空
高州木刻画传人吴思志
高州美术家十人作品展
方中画禅
小说
村里的那条路
2013-11-12 09:24:36  来源:茂名日报 作者:梁小麟  【 繁体】 评论:0

  杨镇独自一人驾着车。

  夕阳,晚风;田野,稻香……这一切,让杨镇觉得很惬意。很惬意的杨镇兴奋地踩了一下油门。这是一条刚修好通车的水泥乡道。

  杨镇是这个镇的镇长,是刚从别的镇调任来不久的。大家都是这么称呼他。叫多了嘴也就顺了,听多了耳就也惯了。

  窗外,一派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杨镇想起一年前初来乍到的一些事。

  一天,杨镇下乡搞调研,也是在这条村道上。路很烂,坑坑洼洼,很不好走。车子像一个喝醉了酒的老人,一头栽进了路边的泥渠里,无法动弹。杨镇很是焦急。他看见不远处有几个村民在田里劳作,跑过去求援。几个村民先是你眼望我眼的,最后还是放下手里的活,去了出事地点。有过路村民问:“七叔,这是干嘛呢?”七叔说:“没啥,捞王八呢!”

  杨镇一听,心里非常不快。他没想到这里的村民对自己竟是如此态度,但又不好发作,他只想快点把车子弄上来好赶路。

  “你们几个先不要焦急赶路,下来搭把手,把王八给弄上来再走吧!”七叔说。几个村民就停下过来了。他们七手八脚,推的推,抬的抬。

  “王八不值钱啊,哎哟,养个王八没中用啊,哎哟,吃饱撑着专放屁呀哎哟……”这时,村民中不知谁起了个号,大家也跟着嚎。车子在村民们的号子声中渐渐上来了。杨镇礼貌地说了声“谢谢”,就坐进驾驶室逃也似的离开,样子有点狼狈。

  冷汤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听。回到镇里,杨镇心里很不是滋味。

  办公室主任是个胖个子。他告诉杨镇:这条路是镇里早就计划修的村道。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修路奠基典礼的鞭炮声刚刚结束,第二天,工程队老板却人间蒸发。修路工程就被搁下来。

  带着调研目的已在各村走了一圈的杨镇也已经清楚,这个村的村民全是种四季时菜的。菜都是好菜。时下的城里人都喜欢绿色食品,所以,这菜忒能卖钱。开始时,菜农都把菜挑到镇上集市去卖的,后来有菜贩直接到田里来收购。但这路却不好走,一到雨季更是烦人,车不能入,人不能出。村民已出田的菜呀豆的,往往被蔫掉或烂掉。烦透了的村民就到村委会里诉说,到镇上诉说。好说歹说,镇里终下决心修这条路,为百姓谋幸福。可是刚开完开工典礼,就没了动静。

  这里的村民天天七嘴八舌,除了责怪还是责怪。他们都在责怪镇政府里头那些当官的都是“嘴上无毛”,干响雷不下雨,是忽悠老百姓。本来,说说也罢。事情都这样了,镇里也只有干焦急。别人怎么说还能捂得了别人的嘴,可是,这里的村民却不肯善罢甘休,还隔三差五地结队到县里上访,要求修路,还说不能便宜了工程老板。这事儿搞得镇政府上下如坐针毡,一有风吹草动,就倾巢而出去“维稳”。镇里头谁都明白,路嘛,修不修怎么修何时修,是一码,有村民上访,这可又是一码,而且是吃不了要兜着走的,谁敢怠慢。

  在杨镇的办公室,胖个子主任解释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您刚来,与您无关。村里头刁民多了去,您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杨镇一脸愕然,望了望眼前这位胖墩墩的办公室主任,想说:“他们是刁民,那我们是什么?”杨镇想起“陷车事件”,他明白村民为啥把车子不叫车子,叫“王八”。

  杨镇说:“要是你老爹修房子的钱被什么人拐了,看你爹刁不刁,你会不会刁?”

  翌日,杨镇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修路事宜。会议决定先想办法筹集资金,然后再找原来的工头算帐。杨镇铁青着脸说:这事就交由派出所负责。看他跑得了初一还跑得了十五?!

  大家举手赞成,说干就干。班子成员分头行动,各显神通。他们利用关系找外出老板,动员这些乡贤助一臂之力,或借或捐,解燃眉之急。总之,目的只有一个:为修路筹措资金。

  让镇里一直头痛着的这个事,摊到杨镇头上,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为解决这个问题,杨镇只好另辟蹊径,化整为零。会后,班子成员们都各走各路,而且很有成效。当各路人马“班师回朝”时,资金问题已不再是问题了。干部们也都觉得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振奋。茶余饭后,说起这事儿,大家都觉得“事在人为”大概也是这个理。

  不久,修路工程再次开工。这一天,天气晴明,工地上除了一辆挖掘机轰隆隆地在这里挖掘路坯外,现场是悄无声息的。就在挖掘机的铁臂一起一落间,突然,杨镇与在场的干部却目瞪口呆了。众多村民从各个村口涌了出来。大人出来了,小孩子也跟着来。他们人人手里还扛着锄头、铁铲、畚箕,还有箩筐。

  还未等杨镇他们怔过神,村民说:镇里给我们修路,我们大家也来搭把手,凑个热闹!

  村民又说:我们大家没钱帮忙,有的是劳力。这叫有钱帮钱,没钱帮力。

  “开工啰!谁也不要停!”这时,杨镇又看见之前见过的“七叔”对在场的村民喊话。

  工地上又响起号子:“修好路呀,哎哟,好致富呀,哎哟……”

  这一天,工地上没有典礼,也没有鞭炮,但整个田垌却是十分热闹。这是杨镇始料不及的。已是满头银发的七叔说:当年“兴修水利,改造山河”的情景也差不多就这样。

  这期间,因为天天都有村民的献工献勤,机械与人力的紧密配合,修路工程进度推进得特别迅速,工期缩短了。就这样,村里人走了几代人的泥路终于变成了水泥硬底化路。

  走在这条村道上,村民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走在这条村道上,望着村子里的炊烟袅袅,杨镇却另有所思……

Tags:村路
茂名时空网 www.mmsk.com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打印】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